王府井真的输了吗?
5.1当天,王府井步行街基本上人多到摩肩接踵的程度,那个熟悉的王府井回来了吗?
王府井商圈的问题从来不是获客,相比别的商圈,客流量绝对是碾压性的。
王府井大街是游客北京打卡名单上的首选,也正因为游客客群占比高,两条地铁和公共交通的便捷通达,也造成了客质的参差不齐。
长久以来旗舰店与做拆迁生意的小门脸同场竞技,干扰了王府井商圈特色的形成。
虽然是千亿级商圈,但王府井步行街废弃建筑就不少,起死回生很难,消费体验不连贯。
街上每个商业体都有自己的定位,但一圈儿逛下来仍能感受到商业的疲态明显,如何不浪费「自来水」,形成可持久的收益和热度,是王府井商圈一直的课题。
作为本地人,因为住得近,我算是王府井商圈的精准客群。
从消费者花的钱看商业是直白的了,我这些年在东方新天地美甲美容、咖啡面包贡献不少,吃APM的正餐,在王府中环吃早午餐买买服饰。
特别是最近这几天我频繁地来王府井,4月29日和朋友约饭APM,4月30日王府中环观夏开店,5月1日,我称之为王府井流量密码的王府中环西区19号府Aesop伊索北京首店也正式开幕。
五一假期,王府井大街30个品牌快闪店亮相,半数以上的冰淇淋摊位让步行街一秒入夏。1号线和8号线王府井站出口络绎不绝的人流也源源不断地涌入步行街。
*王府井大街上的冰淇淋摊位 | 图源@魅力王府井
*东安睿锦 | 图源公众号@大江设计
王府井今年一季报显示相比购物中心业态,百货业态相对难调动、难恢复,营收约14.48亿元,同比下降11.25%。
当然不止在北京,虽然东安睿锦是王府井集团一店一策转型措施的实践,是百货门店在寻找差异化、利用已有品牌资源降低采购成本、快速做出市场反应的尝试。
但为达到打卡属性,整体装潢水平不低,成本投入高昂,短时间内成效甚微。
项目定位上做轻奢市场没毛病,但选品太难出圈儿,买手店的赌注是审美和趋势,尤其是在购买渠道多元化的今天,SKP select都难说是非常成功的案例。
虽然东安市场比其他百货先做出了一步,但自我革新的同时培育消费者的路还很长,任重道远。
再说王府井喜悦。
认真逛下来我只能说很难评,把西单明珠风开在王府井步行街寸土寸金的入口,拼的就是集团的底气了吧。
不是说王府井不缺年轻力,但年轻力真不=白牌+杂烩+无主题。
*王府井喜悦 | 图源小红书@Stroller
公区设计概念包括导视和租户的风格完全割裂,所谓70个首店,大概只有B2是目标客群学生二次元喜欢的。
针对喜悦的疯疯癫癫,全网都急了在给TA出主意:「建议喜悦改做北京特产集散地」、「要不做北京的itoya?」、「全卖谷子吧」……
其实从专业的角度,喜悦的体量和设定的市场需求量是不对等的。
如果只针对国风针对二次元,那么现在细分深挖不够圈层活动力度不够;如果想针对00后,那么整体氛围又不对,购物中心陈旧的分区排兵布阵也不友好。
如何平衡游客和本地客群,也需要招商和运营团队深入探讨。毕竟地段摆在这里,试错成本还是得有个兜底。
王府中环:稳扎稳打,近期焕新已是next level
王府井商圈新贵,和步行街上两家邻居东方广场、北京apm一样,都是港资,都是综合商业体:文华东方酒店、4万平米商业,只是香港置地入市王府井晚了将近20年。
还好心怀匠心潜心做事,慢热也有破圈时。
王府中环与东方广场平地起楼不一样,将目光投向了王府的历史,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,一点一滴把这里蕴藏的精华逐渐展现,属于王府中环的C位时间到了。
我个人单方面宣布,至少一年的流量王府中环接住了。
Aesop四合院北京首店选址不服不行,19号府的故事一年都讲不完,加上Aesop伊索本身毫不违和的设计构思,可以说是品牌与商业体的双赢。
本来,在没有连廊活动策划的情况下,王府中环西区和东区是割裂的。草堂的活动虽然聚人,但对零售的转化不多。
而Aesop伊索的入驻直接闭环了,选址之外,品牌确实知道发力点在哪,澳洲之外出海的店铺设计一直在线,而这正与王府井游客客群打卡需求一拍即合,同时在sa讲故事的推销下忍不住买买买。
Aesop伊索紫记线香、蜻蛉线香、更级线香及自家第二个家居配件青铜线香座随新店开幕开售。
Aesop伊索北京首店确实好饭不怕晚,虽然晚了上海、成熟好几步,但个人觉得没白等,这是一个在北京之外不可复制的店+展览,沉下心来讲品牌故事。
室外空间则借鉴了老北京用以遮荫避暑的「凉棚」,构筑出一方诗意之所,客人在可以在绛红色香云纱下面小坐。
一进院北屋是店铺,陈列都用拔步床,动线顺畅;东厢房是香氛空间,西厢房是带水槽的体验空间;东耳房旁的通道通往二进院,是「伊索之家」限时体验空间,展期至6月10日。
北房是琥珀色玻璃砖垒出的「卧室」,同时也感叹老北京的砖瓦工艺,东厢房铺满木质香辛料,西厢房是及胸高草丛,都是伊索通过感官语言讲述品牌故事。
复建伦贝子府,王府中环你居然留着这么一手!
不得不说,15万平米的建筑面积,除了酒店和零售,王府中环的公共空间非常多,保留历史底蕴的同时,联合众多国际机构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运营,是王府中环为步行街注入生机的商业理念的体现。
草堂今天是冰场,明天变《红日》,五一期间又一天变出个绣球山。
B1网红停车场的创意,也有效利用了空间,减少东西区的物理割裂同时,招商运营打通,盘活了一些散铺。
东方新天地:配套属性商业,白领靠咖啡角召唤神龙
作为王府井步行街的「老钱」,不得不说,有着东方广场公寓、写字楼、君悦酒店宠着,东方新天地这个商业有点儿躺了。当年无竞争压力的地铁上盖综合体略显体力不支了。
招商动作上除了外围临街的形象铺迭代,场内两层的零售品牌基本多年无变化,租户的思路应该是销售不会太差,差也不舍得丢一个形象店。
亮点是对餐饮配套的重视,毕竟这是楼上写字楼客群的命脉。两条食街的持续更新,和出圈的咖啡角,集齐10家召唤神龙。
运营一直是东方新天地的薄弱环节,之前带着点儿「老钱」的不屑,没啥存在感,有时候被动着卷,久有点儿落伍的尴尬。五一期间B1在做奇怪的萌宠市集显得格格不入,还不如不争不抢。
in88王府井银泰:高端商业的困局
和in 01银泰中心一个病,旗舰店林立,同时空铺也最多,目前北京的两所in经营与理想并不相符。华为旗舰店确实能给对面的苹果店一击,说白了良性竞争。
因为金鱼胡同地铁站的开通,针对客群做的餐饮调整,有些和对面apm竞争的势头。波司登的升级扩张计划也给in 88带来了热度。
但多数时候对面的耐克和斯凯奇,和晚上门口的广场舞倒比in88还热闹。
关注Z世代和定位高端商业有点儿矛盾,所以从招商到运营都难以在框架内找到兑现点,高达、NBA、乐高,都没有达到预期。
我们无法苛责时代的快速改变,市场本就瞬息万变。
还是你大爷的王府井商圈自带的威严与王者的气质,能否重新起势,单靠隔三差五冒个头的首店撑场面,显然是不可持续的。
如今,复制9块钱的吴裕泰冰淇淋破圈很难了。把特产打包回家的概念正慢慢淡化,王府井靠什么保留「打卡王」的地位?
作为经常出没于此的本土北京人,我真的希望王府井商圈能适度卷起来,别浪费游客打卡的热情,呈现一个和谐且特色鲜明的步行街,成为一个覆盖多种客群的多元化国际级商圈地标。
王府井当然没输,也不会输。但谁不希望看到它赢麻了的样子呢?